元問答欄目視頻美女
  1. 歷史問答
  2. 答案列表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組成概覽

回答列表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排名第一的民主黨派,參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黨員總人數在民主黨派中排第六。
一、民革歷史沿革。
1945年和1946年,以國民黨左派為基本骨幹的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簡稱「民聯」)和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簡稱「民促」)分別在重慶和廣州成立。由此,國民黨左派成員正逐漸與國民黨「右派」脫離。
1947年11月,國民黨左派的第一次聯合代表會議在香港舉行;1948年1月1日,會議宣布「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正式成立,並推舉中國國民黨創建人孫中山先生的遺孀宋慶齡女士為該黨的名譽主席(但宋慶齡女士從未正式加入民革),李濟深為主席,何香凝、馮玉祥等入選該組織的中央領導機構。
1949年,李濟深、何香凝、柳亞子等民革代表受中國共產黨邀請,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並參與《共同綱領》的制定和選舉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相關職務人員。
宋慶齡、李濟深當選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程潛當選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譚平山、朱學范、傅作義、李德全、何香凝分別任中央人民政府部委的部長和主任。
1949年11月,中國國民黨左派第二次全國代表會議在北京舉行,決定將「民革」、「民聯」、「民促」和國民黨其他左派力量整合為一個,即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聯」、「民促」同時宣告結束)。
現在的民革,著重吸收以同原中國國民黨黨員有關係,同台灣各界有聯繫的中上層人士和中高級知識分子。
二、民革機構設置。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設置以下部門和專門委員會:
1、職能部門:
辦公廳
組織部
宣傳部
聯絡部
社會服務部
調研部
2、專門委員會
經濟委員會
三農委員會
社會和法制委員會。
教科文衛體委員會。
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
祖國和平統一促進委員會。
理論研究與學習委員會。
婦女和青年工作委員會。
3、直屬機構
團結報社
團結出版社
中華中山文化交流協會。
中國辛亥革命研究會。
民革中央孫中山研究學會。
民革中央企業家聯誼會。
民革中央畫院
中山博愛基金會
中國通和經濟開發諮詢服務中心。
三、民革中央委員會歷屆領導。
第一屆(1948年1月-1949年11月)。
名譽主席: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
主席:李濟深
主任秘書:李章達(梅龔彬代)。
常務委員:李濟深、何香凝、譚平山、蔡廷鍇、朱蘊山、陳劭先、李章達、陳其瑗、何公敢、張文、鄧初民、朱學范、李民欣、郭春濤、王葆真、馮玉祥。
第二屆(1949年11月-1956年2月)。
主席:李濟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秘書長:梅龔彬
常務委員:李濟深、何香凝、譚平山、陳銘樞、蔡廷鍇、蔣光鼐、程潛、張治中、邵力子、柳亞子、朱蘊山、陳劭先、陳其瑗、梅龔彬、王崑崙、郭春濤、許寶駒、寧武、賀貴嚴、于振瀛、李世璋。
第三屆(1956年2月-1958年11月)。
主席:李濟深
副主席:何香凝、程潛、譚平山、蔡廷鍇、張治中、熊克武、龍雲、鄧寶珊、陳紹寬。
秘書長:梅龔彬
常務委員:于振瀛、衛立煌、王崑崙、王葆真、鄧寶珊、寧武、龍雲、劉斐、劉文輝、朱學范、朱蘊山、許寶駒、何香凝、余心清、吳茂蓀、張治中、李世璋、李任仁、李俊龍、李濟深、邵力子、陳此生、陳劭先、陳其瑗、陳紹寬、陳銘樞、屈武、柳亞子、賀貴嚴、唐生智、翁文灝、梅龔彬、黃紹竑、程潛、蔣光鼐、熊克武、蔡廷鍇、譚平山、譚惕吾。
第四屆(1958年11月-1979年10月)。
主席:李濟深(1959年10月逝世)。
何香凝(第二、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二、第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副主席:何香凝(1960年8月被選為主席)、程潛、蔡廷鍇、張治中、熊克武、鄧寶珊、陳紹寬。
秘書長:梅龔彬
常務委員:于振瀛、衛立煌、王崑崙、甘祠森、鄧寶珊、龍雲、寧武、盧漢、盧郁文、朱學范、朱蘊山、劉斐、劉文輝、劉仲容、劉孟純、許寶駒、許聞天、李濟深、何香凝、張治中、余心清、吳茂蓀、李世璋、李任仁、邵力子、陳此生、陳劭先、陳其瑗、陳紹寬、屈武、賀貴嚴、唐生智、翁文灝、梅龔彬、錢昌照、蔣光鼐、程潛、熊克武、蔡廷鍇。
1960年增選常務委員:孫蔚如、但懋辛、李澄之、侯鏡如。
第五屆(1979年10月-1983年12月)。
主席:朱蘊山(1978年3月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1979年7月補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79年10月,在民革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朱蘊山當選為民革中央主席。1981年4月30日逝世。)。
王崑崙(1981年12月20日,王崑崙當選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主席。1983年6月,當選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副主席:王崑崙、陳此生、劉斐、屈武、朱學范、裴昌會、李世璋、劉仲容、錢昌照、鄭洞國、甘祠森、吳茂蓀、賈亦斌。
1981年12月增選副主席:侯鏡如、孫越崎、趙祖康。
秘書長:甘祠森(兼)。
第六屆(1983年12月-1988年11月)。
名譽主席:屈武
主席:王崑崙(1985年8月逝世)。
屈武(1983年6月,屈武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1985年9月,民革中央常委會推選屈武為代主席。1987年2月,在民革六屆二中全會上,屈武當選為民革中央主席。1987年12月辭職,被推舉為名譽主席)。
朱學范(1987年12月被選為主席)(第五、六、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第七屆(1988年11月-1992年12月)。
名譽主席:屈武
主席:朱學范
名譽副主席:裴昌會、趙祖康。
副主席:鄭洞國、賈亦斌、侯鏡如、徐起超、彭清源、李贛騮、何魯麗、李沛瑤。
第八屆(1992年12月-1997年11月)。
名譽主席:朱學范、侯鏡如、孫越崎。
主席:李沛瑤(1993年3月,當選為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名譽副主席:賈亦斌、趙祖康。
副主席:彭清源、徐起超、李贛騮、何魯麗、沈求我、周鐵農、童傅、程志青、胡敏。
第九屆(1997年11月-2002年12月)。
主席:何魯麗(1996年,時任北京市副市長、民革中央副主席何魯麗增補為全國政協副主席。1998年3月,第九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第十屆(2002年12月-2007年12月)。
主席:何魯麗(2003年3月,第十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第十一屆(2007年12月-2012年12月)。
主席:周鐵農(2003年3月在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2007年12月,民革十一屆一中全會上被推舉為民革中央主席。2008年3月,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第十二屆(2012年12月-2017年12月)。
主席:萬鄂湘(2012年12月,當選民革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主席。2013年3月,當選為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第十三屆(2017年12月-2022年12月)。
主席:萬鄂湘(2018年3月,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第十四屆(2022年12月——)。
主席:鄭建邦(2018年3月,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2023年3月,當選為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猜你喜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