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問答欄目視頻美女
  1. 政治問答
  2. 答案列表

文官當權的好處是什麼

回答列表
文官當權的好處,是政局比較穩定,皇帝的人身安全也比較有保證。西漢和東漢中後期的外戚政治都強勢得很,廢立甚至殺掉皇帝經常發生。
隋朝確立了科舉制度,到了唐朝文官勢力開始崛起,情況就比漢朝好一點,軍閥只能在地方上搞割據,無法掌控中央政權。但是安史之亂以後,中央禁軍的權力落到了太監手裡,本來應該是家奴的太監竟然也干起了廢立皇帝的勾當。宋太祖趙匡胤考慮過來考慮過去,發現軍權交給武將不穩當,交給太監也不穩當,繞來繞去最後只好交給文官手裡。結果就是北宋南宋皇帝的位置坐得一直都比較穩當,除了亡國君主外,個個都得了善終。
但文官集團並不是省油的燈,他們掌握軍權之後,皇帝說話就不算數了。宋朝是文官士大夫們的天堂。皇帝不殺文人——不全是不想,而是很難做得到。有時候皇帝下令要殺掉誰,會被官員直接給反駁回去,說本朝傳統不能殺文官,你的命令我不執行。皇帝也只能幹瞪眼——軍權被文官集團掌握著,皇帝不敢輕易的跟文官集團直接起衝突。
宋仁宗的時候,農民起義蜂擁而起。江蘇高郵有一個地方官,叫晁仲約,得知農民起義軍從高郵路過,害怕他們來攻打高郵,就重金賄賂起義軍領袖,請他們去打別的地方。這個事兒被宋仁宗知道了,非常生氣,想要殺掉晁仲約。大多數大臣也表示贊成,但是副丞相范仲淹堅決反對,力勸仁宗免除晁仲約的死罪———對,就是那個寫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
退朝以後,同僚們都責怪范仲淹,說:「給叛軍送錢,嫁禍於其他地方,這要是不殺,那以後郡縣還怎麼守衛?」
范仲淹說:「我朝歷來不殺大臣,這是盛德之事,怎麼能輕易的破壞呢?咱們都是同僚,還經常意見不一致,皇上就更不可能完全跟咱們一條心了對不對?咱們今天讓皇上殺掉晁仲約,萬一哪一天皇帝手一滑,把我們拉出去殺了怎麼辦?」大臣們明白了范仲淹的良苦用心,轉而支持免除死刑。仁宗皇帝沒有大臣支持,只能放棄了殺掉晁仲約的想法?
范仲淹這段話說的比較露骨,「手滑」這種詞都說出來了,道出了文官集團反對皇帝殺士大夫的本質:
不是為了實現文明與進步,而是為了維護自己這個小圈子、這個集團的利益。
猜你喜歡
相關推薦